谚语、俗语,大多是前人在生活中总结出的智慧,也包含很多中医养生的方法。其中,有些做法仍适用于当下,但有些已不合时宜。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,气温反复无常,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,疾病丛生。专家指出,眼下正是秋季养生的关键时刻,下面就让我们从常见谚语、俗语中学习科学的保健方法。
秋 收
1.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姚世明说,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“秋收冬藏”。“收”的关键是收敛肺气。润肺养肺,要少辛多酸。建议:①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,如梨、柚子、柑橘等水果及萝卜、冬瓜、山药、莲藕等蔬菜,常吃冰糖炖梨、百合炖梨、银耳莲子汤、冰糖燕窝、冬瓜炖鸭等食物,能有效缓解咽干、咳嗽、皮肤粗糙、大便干结等“秋燥”症状。②房事也应有所减少,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。
2.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 春夏两季,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;秋冬时节,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。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胡爱萍教授建议:①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,可打打太极、跳跳舞、散散步等。②要延长睡眠时间。早睡早起很有必要。③太子参(一般煲汤用,用量为3克/人)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。
秋 食
3.吃了十月茄,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,茄子营养丰富,但“饿死郎中爷”太夸张。中医认为,茄子有清热、活血散瘀、消肿止痛等功效,可防治大便干结、痔疮出血等。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,并减少老年斑;能防血压升高、调节胆固醇,建议一年四季都吃。
4.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,秋天西瓜、甜瓜等阴寒性质的瓜类水果要少吃(老人、小孩及胃肠功能不好的尤其要注意),只要不过量,不会损害健康。
5.秋不食姜 张湖德指出,姜是长寿食物,一年四季都要不离姜,但夏季更要多吃。秋季将姜、葱、辣椒作为调味品,问题不大。